王康官方网站
http://wangkang.diaosu.cn
王康首页>文章>正文

被“打包”的“城市幽灵”

更新时间:2024-05-05 10:24:23 作者:wangkang

            被“打包”的“城市幽灵”

                                   ——雕塑创作对于当代人生存现状的表达

                          引言

我热爱雕塑,我享受自己的雕塑学习与创作生活,我一直坚持将雕塑作为一个媒介来传达自己对于当下社会生活的感受与体验,表达来自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心声。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以及市场浪潮的冲击,现代人成为了“单向度的人”, 每一个个人都只能从事一种单调的、程式化的工作,我将之称为“城市幽灵”。每个人之间没有更多的交流,每天如“幽灵”般从家“飘”到上班的地方,然后再“飘”回来。我通过自己的雕塑创作来表达自己对于现代人这种生存现状的感受,为甚麽“幽灵”被“打包”了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细细道来!

                               一、选择一直关注当下

在享受现代城市生活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我一直对城市中人的生存现状保持敏感。回想中国从1978年就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逐步发展,进入90年代,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从此中国算是真正进入了一个世俗的社会:经济优先,效益至上,功利主义,这些东西开始成为世俗社会的价值观。换句话说,在1990年代,政治的中国走向了经济的中国。当然世俗社会的转型给文化带来变化,要求艺术也要有所反应,发生了社会学的转向,由1980年代的群体性、精神性、理想性开始被1990年代的个体性、世俗性、商业性所取代。在绘画上,出现新生代、玩世现实主义、泼皮现实主义等摆脱宏大叙事、理想主义,转而关注整个90年代人的精神面貌,而在雕塑方面,也同样走出80年代学习西方,追求观念、形式、语言上的探索,转而开始关注社会,从人们感性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人文关怀,站在个人角度来表达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良心。我一直坚持这样的创作理念,保持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批判立场。

                      二、反思当下现代人的状态

随着世俗社会面貌的不断展开,经济体制的改革及都市化进程,高楼大厦一座座崛起,城市成为了最繁华的地方,“都市乌托邦”成为了大多数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和狂热的理想。90年代以来的现当代艺术家就已经关注城市化,就如展望所说:“我意识到一场天翻地覆的工业革命要开始了,我预见到这种城市的变化要影响到中国人的心灵”。并且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城市变化的观感,如2002年他开始做一个庞大的作品《都市山水——看新北京》,这个作品远看起来像一座不锈钢的浓缩的北京城,近看的时候确是由成千上万的不锈钢餐具组成的。造成观者心里强烈的反差同时也是城市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落差。我觉得这是很巧妙与智慧的,而我呢,聚焦于现代人生活与工作状态,既然当代人的生活以都市为中心,那么就自然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都市人格。人们正享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但同时现代社会的分工机制,每个人如同机器上的零件一般,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并且 “金钱”成为了人与社会、人与社群、人与他人之间的连接纽带。人们不断去追逐潮流、时尚,对物质疯狂的迷恋,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将自己束缚在工作上,不断地被“异化”和“物化”,人真的如同“幽灵”一般,机械地在城市里飘来飘去,每次想到这些,我真的很忧郁,我不希望自己今后也成为其中的一员,我有强烈地冲动去表达内心的这种担忧。

                         三、关于我的雕塑创作

做雕塑几年以来,我从不会刻意去追求形式与语言的新颖,无论用什么材料,只要能够很好的言说我的观念即可。邹建华在《雕塑空间》写到:当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变革要求,雕塑必须要从审美走向文化,它要求我们不是去概念出发,而是从艺术家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出发,表达艺术家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基本态度。这让我想起来英国著名透纳艺术奖得主安东尼·葛姆雷,也许大家对他的《土地》比较了解,但他的《视角》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视角》将27跟人等大的青铜像分别放在纽约重要的永久性的标志性建筑和地面上,乍看以为是真人,会使得人驻足去观看,这种看与被看的关系让人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每天真的就是埋没在工作之中,如“幽灵”一般,相互之间没有很多的交流,对于非物质的东西、自己的内心关注的太少。我觉得我们心灵在某一方面是相通的,中国的城市人也是如此忙碌地生活,整个社会的风气是如此浮躁,充满激烈的竞争、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危机感越来越激烈,每个人都像追日的夸父一直追逐,或名、或利、或权,每天都在两点一线之间来回往返,又像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每天机械地生活。这不仅让我想起,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及交通的便利,快递包裹行业随之兴起,每个被打包的包裹被从一个地方以最快的速度运到另一个地方,还让我想起工业时代流水线上不断传输的货物,这样的包裹不正像城市中的人吗,每天都像被打包一样,来去匆匆,快速前行。这就是我将题目定为“被打包的都市幽灵”,我觉得这很形象地表达出现代人的生活状态。

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想必大家都知道,虽然它的时尚元素是一个亮点,但我更有感于都市白领忙碌又竞争残酷的工作状况,都市白领已经成为城市中一道风景线,他们像被打包的包裹,从公车或者地铁被运到写字楼,然后再原路线返回。我觉得都市白领的状态可以说是大多数城市人生活面貌的写照,我找到这个契合点之后,就选择以白领形象为主题,以泥塑为主进行雕塑创作,然后再用玻璃钢翻制,之所以会选用玻璃钢进行翻制,主要是因为相比于用木、石,这种材料是工业化的产物,被广泛地应用,并且更易于大规模地复制。意欲通过白领这一阶层来表达当代人的生存现状,没有明确的指涉性,所以雕塑都没有头部。我做了两个作品,一个是着西装打领带代表男性;一个是着旗袍、高跟鞋代表女性,更易让人看出她的女性性别,让它们两个代表整个白领阶层。在雕塑上色上,领带的红色在与西装的浅蓝对比下显得更加的沉重,也同样是城市人精神抑郁、内心痛苦的暗示;旗袍的粉红色看起来是那么的轻浮、缥缈,也有对现代人浮躁、虚荣内心的指涉。这两个被“打包”的人被做成两个被捆绑的空包裹状,虽在外表上看不出中空,但这恰好体现了现代人内心的空虚、精神的空虚。两个“打包”的人在绳索的捆绑之下是变形的,一方面绳索捆在包裹上象征白领被束缚在自己的工作上,更被束缚在追名逐利的圈子里难以挣脱,另一方面,变形的包裹也象征着都市人精神上的扭曲,有太多的欲望要实现,有太多的利益要追求,虽然已是身心疲惫,但又无可奈何,无法摆脱。在雕塑的展示上,我将两个雕塑摆放在工厂里用的货车上,用推货车和两个“打包”的人营造一种情境,让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代人的困惑,也将我的理念更好的传达出来了。

四、总结

我的雕塑借助写实稍加变形的方式塑造了被“打包”的无头部的都市白领,可以说是具象的,希望能够触动每个观者的内心。其实,我很佩服新生代画家,他们以平铺直叙的手法直接表现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周围的人物,从他们的画面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冷淡与无聊,是90年代初社会转型期人们精神迷茫的真实写照,正如崔健的歌《一无所有》唱出那个时代人的心声。也许我不能够像他们那样做的那么好,但是我一直努力通过自己的雕塑创作,去反映当代社会的问题,尤其关注当代人的生存现状,并期盼观者能够感受到我所传达的感受与忧虑,希望能够引导人们去反思自己的生活,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你去反思了吗……

参考文献:

1]孙振华,中国雕塑路线图J,《中国雕塑》,2007年第3期,第25-27

2]焦兴涛著,《新具象雕塑》[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5月第1版,第114-132

3]邹建平著:《雕塑空间》[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序第3-5

4]博宝艺术网,http://news.artxun.com/diaosu-1391-6950534,

[EB/OL]2008-6-2610:34:32

5]中国书画艺术中心,http://www.sh1122.com/new/index.php?,

EB/OL]2009-11-29

6]中华美术网,http//www.ieshu.comEB/OL]2007-10-29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